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圩塘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18.9—2021.8)
作者: 孙建忠 来源: 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9年02月20日

润泽教育,幸福成长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学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2018年9月—2021年8月)

在上一轮《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学三年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三年多来,圩塘中学明确了发展理念、战略与目标,从“若水文化,润泽教育”出发,将其充分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推动圩中科学发展,提升“润泽教育”品质,形成了绿色、红色双色教育的办学特色。

为推进学校在未来三年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省、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结合学校办学实际,经广泛征求教职员工意见,现制定圩塘中学2018—2021学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背景及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学成立于1958年,建校初期仅一间二层小楼、三名教师,迄今有60年的办学历史。1971年—1991年期间学校曾经是一所有初、高中的完中。1992年因事业规划调整停办高中部,1998年7月,原桃园初级中学并入,2003年8月扩建,2006年创建为省示范初中,形成现在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七、八、九年级各5个班),在校学生622名(其中外来民工子女占学生总人数的61%以上),在编教师55人。学校占地面积4.54公顷,建筑面积13001平方米,活动面积7950平方米,绿化面积13555平方米。

学校办学理念清晰、教育特色鲜明、发展目标明确,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2015年通过省级优质学校复评验收。近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当地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领导班子的精耕细作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通过三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历练,教学设施日趋完备,教学质量优质稳定,现已成为新北区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学校,获得常州市文明单位、常州市节水学校、常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新北区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优秀奖、滨开区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等各级各类荣誉和称号。

(二)发展优势

1. 润泽教育,明晰发展思路

在“上善若水、自强不息”校训的历史文化底蕴中, “润泽教育”理念孕育而生,第四轮主动发展阶段不断丰富其内涵,形成了“润泽教育”的五大体系: 一是精神滋润,营造“海纳百川,饮水思源”的校风,实践“德馨业精、润物无声”的教风;培育“切问近思,水滴石穿”的学风。二是环境浸润,建设若水校园环境,学校的一草一木、一角一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润泽教育思想的“影子”。三是管理玉润,少管多理;四是课程丰润,完善绿色课程体系,打造智慧、灵动的若水课堂;五、是德育温润,活动养润,润泽生命。润泽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育心,育情。用生命唤醒生命,以情感去滋养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让全体师生在校园里幸福成长。该思想的形成,为学校提供了一个更加科学的发展思路。

2. 特色追求, 促进内涵发展

特色兴校,文化立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之水,2015年制定第四轮三年发展规划时,我们确立了“以建设学校文化来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发展战略,让圩中目标扎根于文化的土壤里。我们从圩中与水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和上善若水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开始了“若水文化”的探索。三年来,学校办学特色逐渐鲜明。形成从环保特色走向尚水文化的绿色教育和以学校红色小楼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德育基地,传承红色信仰的红色教育。

3. 凝心聚力,积淀团队文化

管理团队:我校的行政团队有思想、有激情、执行力强。他们既有过硬的教育教学功底,又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既能团结一致、共事共心,又能率先垂范、敢作敢为。全体行政都能发扬“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的若水精神,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做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工作生活服务。在全体教职工中学校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教师团队:学校有一支像水一样“宽容、团结、创新、成熟”的教师队伍,圩中教师有高度(尚善的师德境界),有深度(深厚的专业素养),有广度(海纳百川的创新视野);学校在编专任教师55人,高级教师23名,占专任教师的41.8%,一级教师29人,占专任教师52.7%,教师平均年龄43岁。市骨干、区学带等五级梯队教师共计16人,占专任教师的29.1%。 在“德馨业精,润物无声”教风的熏陶下,圩中教师敬业、勤奋、争先,团队凝聚力强。

4. 立德树人,形成德育品牌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在第四轮主动发展期间,学校构建了螺旋式的、相互交融的德育体系,七年级新生入学教育、八年级青春仪式、九年级百日动员励志活动等,凸显学校“精神引领,以文化人,自然体验,自我教育”的德育特色,改变了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德育工作方式,德育工作能更好地走进学生心灵,发挥其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引领作用。造就行为习惯良好,自信、阳光、的合格学子,学校被评为“常州市文明单位”。

5.质量为本  提升办学优势

在第四轮主动发展阶段形成若水课程体系;为推进若水课程建设,学校将“若水课堂”作为推进课堂转型的抓手,从课堂评价、课例研究和作业设计三方面进行改革,奠定了“若水课堂”的根基,使课堂教学有了明确的价值取向。通过教学改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加开放、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受到关注。2015年以来教学质量稳居区前列,连年获得区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优秀奖。

(三)形势与挑战

当前我校面对一个极具挑战的形势,综观教育发展形势和学校自身实际,我们认为制约学校未来发展的瓶颈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生源质量堪忧

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拆迁安置工作,圩塘地区大量家庭搬迁至百丈百馨苑等小区,当地居民数量日益减少,加上择校热导致优秀生源大量流失。本校生源数量质量堪忧,学生生源大部分为流动人口子女居多,他们有着淳朴、善良的性格,可塑性很强;但有些同学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存在“三缺”的短板:缺人文素养,缺自信,缺爱;家长忙于生计,家校联系不紧密,对孩子的要求与期望值不高,致使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思想偏激、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

  1. 名优教师较少

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化,必须依赖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近几年,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教师专业成长迅速,但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看,有较高知名度的教师还不多,还不能够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目前仅两名市级骨干教师,无市级学带;近三年来仅增添了一名区学科带头人,对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还不够。

教师平均年龄近43岁,是一支成熟的队伍,但也不可避免会出现教育思维定势,缺乏激情、活力以及创新思维,科研意识,发展的主动性和内驱力不强。 因此,在未来三年的发展中,建立有效机制以增强教师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引进年轻教师、培养骨干教师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

  1. 课程改革任重道远

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课程实施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水平。经过前几轮发展规划实施中的不懈探索和努力,我校已经形成若水课程体系,从学生多元发展需要来看,当前的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一是要围绕学生培养目标丰富课程门类,如增加励志教育、红色教育等校本课程;二是教师课程实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梳理现有校本课程,减少开发与实施低水平课程,增加学生需求的课程。

我校近几年课题数量少,层次低;学校教科研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今后如何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逐步形成教师“学习、实践、研究”的专业生活方式,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1. 信息化发展缓慢

近几年,在区、镇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但与学校、教师、学生的生长发展需求以及家长、社会对学校的希冀之间还有差距。学校信息化建设软硬件投入少。学校缺乏科学的切合实际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学科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薄弱;部分教师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部分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应用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学校办学理念与发展愿景

(一)办学理念

  “凝聚每个人的力量,成就每一份梦想,共筑和谐幸福校园”

解读:校园是梦想的荟萃地,将师生个人梦想融入学校梦想,融入伟大的中国梦想,才能成就每一滴水的梦想,让每个人享受到自己在学习、工作中的幸福体验,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校训三风:

校训:“上善若水、自强不息”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善行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圩中师生要积善心,行善事,学会奉献,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习如逆水行舟,要勇往直前,不断进取,要愈挫愈勇,有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风:       校风:“海纳百川、饮水思源”

海纳百川强调的是人应该豁达大度,包容多元、尊重差异。学校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教师的差异性,广泛吸纳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不同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发挥每个师生的个性特长。

圩中的教师要具有博大、包容的情怀,知识渊博,胸襟宽广,与同事融洽合作,对学生宽容尊重。

圩中的学生要有宽大的心胸,接纳和学习的心胸,敢于听取批评,吸纳更好的想法和意见,要学会尊重别人,学会感恩,学会承担责任。

教风:“德馨业精、润物无声”

作为教师,要热爱学生,以德育人。业精,是敬业的更高要求,一是指精通业务,具备博大精深的知识;二是指以精益求精、积极钻研的态度对待工作。这是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态度的基本要求。它代表了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不仅在于课堂之上,也在于平时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像水一样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以引导。

学风:“切问近思、水滴石穿”

切问近思出自《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切问近思是新课程理念在学习观上的突出体现,学生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水滴石穿:它包含对圩中学子们信念与意志的期盼,希望孩子们有坚忍不拔的品质,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不达目标,决不放弃努力。

(二)总体目标

 “把学校办成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过硬,师生共进、家长放心的家门口的优质初中”。

我们的使命是“创造适切学生发展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恰当地生长。”

(三)具体目标

1.学校管理目标: 人文管理,精致管理

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并重。教学管理注重精细,后勤管理注重高效,各项管理深入细致,润物无声。

2.德育建设目标:尚德立校,润物无声 

坚持德育为首,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德育环境,加强名班主任队伍建设,建设班级文化、小组文化,巩固德育基地,加强德育课程研究,开发红色德育校本教材,有针对性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创建成德育特色学校。

3.学生发展目标:积极向善  多元发展

在“润泽教育”的理念引领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聚焦现代学生核心素养,塑造“若水”教育品质;让圩中学生拥有“上善若水”的品德,“海纳百川”的胸怀,“流水不腐”的勤奋,“水滴石穿”的坚持,培育有爱心懂感恩、自强拼搏、阳光自信,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兴趣爱好,“让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有新进步”。

4.课程建设目标:绿色课程  智慧课堂

以“绿色”为核心完善若水课程体系,抓好课程落实、评价和保障。精心开设校本课程;充分开发和利用好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开发综合实践课程。

推进若水课堂转型,打造活力课堂,智慧课堂,以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5.教师发展目标:结构优化,德馨业精

坚持“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的理念。加强教师师德规范教育,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着力推进青年教师成长,培养一批年轻的教学骨干,争取三年内培养1名市级骨干或学科带头人、2-3名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6.文化特色目标:红色传承、绿色教育

开展校园水文化的课题研究,对学校水文化进行整体架构,在完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基础上做强特色项目,建设水文化课程基地;让环保特色和红色教育成为我校两张靓丽的名片,提高圩中教育品质。

三、发展的重点项目与措施

(一)刚柔并济的若水管理文化

【项目任务】

学校制度文化是渗透于学校的各种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中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学校若水管理,就是要秉承刚柔相济的管理理念,发挥“水以柔成”的团队合作精神,少“管”多“理”,达到管理玉润的至高境界。

【主要措施】

1.依法治校

结合学校实际精简制度,依法治校、依法落实学校章程,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民主管理、阳光公开,严格实施“三重一大”制度、行政议事制度,全面实施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加强过程监督。

凡是涉及教师、学生切身利益如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岗位设置和岗位晋升方案、优秀教师、教研组、备课组评比办法、圩中之星评比办法等制度的修改和完善,都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在教师参与的过程中将学校的发展要求转化为师生的共同需求,将文本化的规章制度内化为教师的自律信念,更有效发挥制度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2.精细管理

当前学校不缺少制度,而是缺少对制度的不折不扣的执行。进一步优化校级领导分管、行政干部蹲点、年级主任协管的管理机制,下移管理重心,推行“扁平化”管理,一名校级和一位中层蹲点一个年级,与年级组捆绑考核。工作中求“精致”,引导大家把工作做“精”,讲求科学与规范;也引导大家把规范做到极“致”,讲求艺术与文化。努力做到学校日常管理如水一般深入细致,润物无声。

3.人文管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老师不求全责备,而是用放大镜来看他们的优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管理的本质是发展人而不是约束人,尊重信任每一位教师,坚持人人平等。不带有色眼镜,让教师自信地发展,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老师都存在着把工作做好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别人的肯定,并以此赢得别人的尊重。学校秉承刚柔相济的管理理念,以人文情怀凝聚人,了解师生需求,关注情感及生活,把每一位教师都当回事,变管理为服务,为师生排忧解难并搭建发展的平台。有了情感的连接和基本信任,教师会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激发工作热情,齐心协力为学校谋发展。

(二)润物无声的若水德育文化  

【项目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德育资源,完善全员育人的德育体系,通过班级文化、小组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主成长。研究传统美德核心,聚焦现代素养元素,以水文化为载体将传统美德与现代德性相融合 ,建立三大校园德育活动课程群,实现德育活动的课程化。

【主要措施】

1.德育体系网络化

德育工作是“学生”、“教师”、“社会(家长)”之间良性互动所产生的一种群体姿态和能量。三年内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充分挖掘和整合德育资源,让家长走进学校让孩子走进社区,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组织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家委会交流会和优秀家长评比;与社区、新北区检察院、圩塘派出所等单位加强共建关系,形成“大德育”格局,共同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2.班组文化品牌化

围绕水之“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以水的品质“善”、勇”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建设小组文化,培养学生勤奋进取、自强不息、团结奉献和保护水环境的意识。培养“平凡中上善若水”、“平淡中厚德载物”、“平和中勇往直前”、“平静中润物无声”的人文情怀,构建以“以上善若水修身培德,以厚德载物治学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

3.德育活动课程化      

学生活动经历了最初随机、单独、零散、学校主导的“主题式开展”(1.0);整体规划、长程设计、学生主动参与以“仪式教育”、“节庆活动”为代表的“序列化设计”(2.0);新的三年将升级为以“水文化”和“红色”、“绿色”教育为载体,开发校本德育课程资源,把生活和课程紧密结合,建立生命教育、社团活动、公民教育等三大校园德育活动课程群,实现德育教育的课程化目标。(3.0)。

(三)智慧共生的绿色课程文化

【项目任务】

以课程承载若水文化,整合学校课程资源,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适合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若水课程体系。积极推进课堂转型,培养“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广,知识像大海一样渊博,创新像大海一样奔涌,体魄像大海一样刚健”的灵性少年。

【具体措施】

1.涵养学校课程文化

以“上善若水,自强不息”校训作为学校课程文化的“根”和“魂”,以“润泽教育”作为课程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整体设计课程文化结构。未来三年,学校将加强课程文化建设,一方面不断丰富其内涵,提高课程文化的品味;另一方面用课程文化统领学校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2.完善若水课程体系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建立旨在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的多样性、可选择的、融通科学与人文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类别,即以现代公民为培养目标的德育课程、以思维品质为培养目标的学科课程、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综合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切的课程,让兴趣在课程中生发,促进学生多元、个性发展。

3.基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

(1)推进课堂转型,打造智慧灵动的若水课堂

  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主阵地。课堂转型是一次深刻的教学变革,在第四轮主动发展阶段,我校以“板块三串式教学设计下的小组学习”为突破口,深入理解板块三串式内涵,优化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小组学习,突出学生为主体,在第五轮主动发展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小组学习的方式。通过校本培训、名师先行,示范引领、一备二上、教学设计比赛、课题研究、转变评课方式等,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将水的精神融入课堂,打造活力课堂,智慧课堂,从而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努力构建生态和谐的若水课堂文化,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升学校课程实施质量

我校实行制度化、精细化管理,形成一系列教学常规如教研组建设规范;规范新教师的教学常规,规范学生学习常规如一般学生知识、能力形成的六环节;规范学生作业规范;为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建立并完善老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基本规范要求重视对日常教学活动的管理,推进高效课堂,减负增效。实行校长室、教导处巡课制度和教学常规调研制度;通过听、查、问、议的方式了解我校教师在常态下的教学情况,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总结和反馈,提出了整改策略。监控各年级教学质量,重点抓好九年级毕业班的教学。制定毕业年级预达目标,考试后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和师生表彰大会,加强质量分析,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质量的提高。

(3)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

相比较而言,我校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处于相对滞后状态,第五轮主动发展期间,我们将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充分发挥学校软硬件资源的价值,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各学科推选部分骨干教师成为信息技术教学骨干,以骨干教师为领衔,各学科开展学科教学与数字化学习相结合的优课展示,逐步推进数字化教学。

4.切实开展课程评价

制定评价制度,构建评价体系,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教师实施的课程教学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加强对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监控,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水平。

(四)尚德笃行的教师文化

【项目任务】

师德为先,加强教师师德规范教育,打造有教育理想、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业务为重,推进教师专业技能提升,打造有教育能力、一专多能的教师团队;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水平,增强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扩大优秀教师比重。

具体措施】

1.情感驱动

尊重信任每一位教师,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继续开展“十佳上善教师”、“十佳若水教师”评比表彰,评选“感动校园十大人物”、“感动校园十大事件”,提高教师责任意识,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提升教师职业情感,让教师在工作中享受快乐幸福。

2.目标驱动 

制定2018—2021年教师三年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具体步骤,学校对教师的三年发展规划进行过程管理,分阶段进行盘点、评估,积极促进教师向更高层次目标积极进取,与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同步,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让教师自信主动地发展。

3.科研引领

鼓励教师组成各种形式的研究共同体,重视教、研、训结合,形成“领导牵头、骨干带动、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建立基于微课题研究的教师工作坊。工作坊一般由3-5名成员构成,其中一名为领衔人。从教育教学工作中值得研究的一些“微型问题”出发,通过案例研讨实现经验的发现、提炼、传播和示范,促进参与工作坊成员成果分享,让教师在主动研究中提升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4.梯队培养

学校加大各学科名优教师、潜力教师、特色教师的培养力度,构建贴合学校实际的教师校本培训机制和梯队培养计划,针对不同类别的教师制定不同培养目标,实行菜单式培训。打造教师成长链,促进教师自觉、主动、个性化地发展。

(1)青蓝工程

加快新教师培养,组织“师徒结对”活动,狠抓“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促进年轻教师学科素养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2)名师工程

每学科聘请1名常州市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为领衔人,组成名师工作室。工作室采用师带徒的形式,每位领衔人带领2名左右的中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加以指导,以此培养学科带头人及以上高水平教师。争取三年内“五级梯队”教师比例超过现有指标,80%以上学科有辖市、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

(五)做强文化与特色

1.环境教育,与绿色同行

【项目任务】

环境教育是圩塘中学育人的特色和亮点,学校坚持生态环保教育近二十年,师生生态环保意识和素养得到一定提升。新的三年要探索在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校外实践基地共建等领域寻找环境教育的突破点和提升课程实施水平,使生态道德成为圩中人一种坚实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使生态环保行为成为圩中人的一种习惯和需要。

【具体措施】

(1)开设《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并且在各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2)将环保教育与学生的德育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组织环保兴趣小组同学开展实践活动,调查校园周边环境保护的情况。

(3)积极创建环境教育课程基地,通过实施“校本项目研究”,不断完善环境特色课程,将环境教育融入课堂。

2.红色教育,弘扬红色精神

【项目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我校一直崇尚“尚德立校,文化育人”,新充分利用学校红色小楼的资源,建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施红色教育,育红色传人,激发学生热爱、传承红色经典文化的激情,培养学生红色精神。

【具体措施】

1.建立红色教育德育基地

学校老大楼“思贤楼”既是学校的发祥地,见证了圩塘中学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也是一幢“红色”的小楼,经历了渡江战役炮火的洗礼,墙面上的弹孔依稀可见。充分利用好老大楼的资源,把它作为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德育基地;开展校史教育、 “寻访英雄足迹”实践活动,形成红色教育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

2.开展红色经典文化活动

每学年开展“五个一”红色经典系列活动:品读以本红色经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观看一部红色电影;写一篇观后感或读后感;举行一次“爱祖国、爱家乡传承红色基因”的朗诵或演讲比赛;每班唱一首红歌;在活动中凝聚学生意志,培养爱国情怀。

四、发展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党支部、工会、各部门负责人和教师代表为组员的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制定、实施及监督、评价。定期研究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负责对规划进行监控和必要修正,以确保规划的实施能较好地达到预定的目标。

2.成立重点项目实施工作小组,制定项目推进计划,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制度保障

1. 建立目标管理考核评价机制。规划实施实行分工负责制,由校长将学校主动发展规划中年度规划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和项目团队,由相关行政人员负责落实,按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2. 完善考核奖惩制度。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完善学校内部评价和激励制度。

(三)物质保障

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及当地人民政府的支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设施设备,为确保规划任务顺利达成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眼界决定境界,规划决定行动!新三年,新起点,新征程,新挑战。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规划,是让我们不断认清未来学校的方向,遇见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团队。

 

本规划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2018年10月26日

 

 

 

 

 

 

 

 

 

 

 

附件: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年度发展目标

 

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年度发展目标

2018年9月—2019年8月   

项目

年度目标

学校

管理

1.总结上轮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科学制定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学习规划,全体教师、各条线部门明确规划内容,确立发展目标和年度具体举措。

2.精简学校管理制度,召开教代会通过相关的修改方案。

3.进一步注重过程管理,提升管理团队的工作效能,以良好的状态通过三年素质教育综合督导。

德育

学生发展

1.拓展德育的教育渠道,建立起学校、社区、家庭三级教育网络。

2.建立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班主任的校本培训、班主任沙龙活动,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  

教科研与

教师成长

1.继续开展板块三串式教学设计结构下的小组学习方式的研究,深入开展智慧课堂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学校科研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学校龙头课题关于学校特色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开展课题论证的研究。同时开展校级微型课题的申报、认证、研究和评估工作。

3.教师制订三年发展规划。出台教师专业成长评价机制。

文化

特色

工作

1.开展水文化课题研究,以《若水校园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带动学校的管理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2.积极创建环境教育课程基地,提高环境课程实施水平。

3.邀请区、镇文化部门对学校老大楼进行规划,将其打造为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德育基地,建立传承红色基因的“红色教育”德育品牌。

后勤

保障

工作

1.   完成老旧计算机网络教室改造;

2.   更新八年级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

3.更新部分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

4.完成塑胶跑道翻修。

 

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年度发展目标

2019年9月—2020年8月

   

项目

年度目标

学校

管理

1.在打造学校水文化中更新管理理念,形成“制度与人文,服务于引导”的管理模式。

2.建设学习型、服务型行政团队。

德育

学生发展

1.进行班级文化、小组文化展示,做到一班一品。

2.用学校文化带动社区、家庭文化。开展家长委员会专题沙龙,倾听家长心声,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3.建设三大德育课程群:生命教育课程群、公民教育课程群、水文化课程群,

实现德育教育的课程化目标。

4.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师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教科研

教师成长

1.以课堂观察为支点,推进小组学习的有效开展。

2.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加强对学业质量的监控与分析。

3.加强五级梯队建设,聘任名师结对教师组成名师工作室,指导教师开课、命题、写论文、做小课题等;继续培养

1—2名区骨干教师,增加1名高层次人才,优秀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4.教师三年成长规划达成情况中期评估。

文化

特色

工作

1.《若水校园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申报为市级课题。

2.建设老大楼德育基地、校史陈列室。

后勤

保障

工作

1.启动校园信息化工程——“智慧校园”建设;

2.更新七年级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

3.更新部分选修教室课桌椅;

 

 

 

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年度发展目标

2020年9月—2021年8月

 

项目

年度目标

学校

管理

1.管理重心下移,形成“以人为本、关注细节”的管理思想,构建“上下联动、优势互补、动力内化、合作共进”的运行机制。

2.校三年发展规划接受终期评估。

德育

学生发展

1.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进一步丰富贴合学生实际的社团活动,打造环保社团和足球社团为两个精品社团。

2.争创1-2名市名班主任。

3.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

教科研

教师成长

1小组学习逐步成熟;各学科探索“若水课堂”教学范式。完善各学科教学资源库。

2.完成各课题的中期评估或结题工作。加大科研成果推广力度,总结、反思三年学校科研工作,汇编学校优秀教科研成果。思考下一轮校本科研的重点、方向。

3.完善“教研训一体化”的研修活动,加强合作型团队建设,打造品牌学科、名教师,继续培养1—2名市、区骨干教师。树立1-2个品牌团队,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对教师成长规划进行全面考核,教师在教研、科研、竞赛等各方面有不同层次提高。

4.全面评估教师三年成长规划达成情况。

文化

特色

工作

1.形成红色教育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

2.创建德育特色学校。

后勤

保障

工作

1.完成室外老旧体育设施更新;

2.完成风雨操场或室内活动场地建设;

3.创建常州市教育装备管理应用示范校。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 2016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永新路(春江街道圩塘)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358号